3月12日,在第47個植樹節到來之際,偃師供電公司聯合地方政府,在黃河偃師區段北邙山區域啟動“卓越電力”公益林項目。30余名電力青年志愿者共同揮鍬培土,植樹造林,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筑牢黃河流域生態屏障,探索“生態+能源”融合發展新路徑。
綠色行動?央企擔當護生態
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,“卓越電力”公益林項目緊密圍繞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》,針對北邙山區域水土流失、揚塵突出問題,通過科學植樹構建生態防護體系。項目首期選址35千伏牛莊變電站旁,既減少了設備運維壓力、提升碳匯儲備,同時緩解樹線矛盾,實現“生態護電”協同發展。
“央企需扛起綠色轉型的示范責任,從‘供電保障者’向‘綠色引領者’升級。”偃師供電公司總經理姚紅亮在啟動儀式上表示。活動現場,“卓越電力”公益林正式揭牌,黨員干部、青年員工、勞模專家分區域種植象征廉潔、成長、理想與傳承的主題林木,每棵樹均懸掛標識牌,標注種植者信息、碳吸收值及寄語,傳遞“種下希望、收獲未來”的理念。
科技賦能?創新種植提質效
為提升樹木成活率,項目創新采用“魚鱗坑+滴灌”種植技術,配合微生物菌劑改良土壤,使樹木成活率從60%提升至90%以上。林業專家現場指導志愿者科學栽植,優選杜仲、海棠、石榴等兼具固土與經濟價值的樹種,搭配低矮灌木形成立體防護體系,顯著增強水土保持能力。
“公益林不僅添綠母親河,更將持續擴大碳匯規模。”姚紅亮介紹,未來項目將形成清風林、成長林、理想林、傳承林及職工家屬共建的“大同林”五大主題林區,并計劃每年植樹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,打造集生態修復、文化傳播、品牌建設于一體的示范工程。
多方聚力?山河永續綠意濃
多年來,偃師區通過義務植樹讓昔日荒山披上綠裝。2025年,黃河生態廊道偃師段預計新增綠化面積3000畝,種植喬灌木25萬余株。偃師區林業局局長宋國平表示,當地以“生態+能源”協同發展為思路,兼顧生態、經濟與社會效益,讓公益林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。
隨著首批樹苗扎根沃土,“卓越電力”公益林建設邁出堅實一步。這片土地將見證綠樹成蔭、碳匯增長,更承載著國家電網人與沿岸群眾守護綠水青山、共繪黃河安瀾畫卷的使命擔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