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偃師區伊洛街道高辛社區迎賓公寓北院小區,每天晨曦初露,總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在樓宇間認真巡查。他叫南新仁,是位老黨員,今年77歲,退休后主動發揮余熱,成為社區基層治理主力軍。
這是偃師區以黨建“微網格”引領基層治理“高效能”的一個生動案例。
基層治理,機杼萬端,樁樁件件系民心。今年以來,偃師區聚焦“兩高四著力”要求,以“五基四化”建設為抓手,系統構建“黨委統籌、專班推進、部門聯動、重點攻堅”工作格局,利用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等有效模式,推動黨的組織體系與治理體系深度融合,推動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提升。
如何下好“網格”這盤大棋,制度保障是關鍵。我區系統謀劃推動,制定印發《關于深化黨建引領村(社區)網格化治理機制的實施方案(試行)》、《關于開展“三在農家 紅格連心”行動推動全區干部職工下沉村(社區)參與網格化治理實施方案》,按照“1341”工作思路,堅持黨建引領這一核心,建強黨組織、社區“三自”組織、物業組織三類組織,構建以“社區總網格長+一般網格長+專職網格員+微網格員”為基礎的四級網格管理體系,推動2400多名公職人員下沉在2803個網格,常態化入戶走訪問需,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,及時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。
其中,伊洛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新模式,遵循“規模適度、界限清晰、便于管理”的原則,建立四級網格機制,劃分一般網格151個,微網格573個,讓治理觸角延伸至每個樓棟。街道層面實行“班子成員包社區、社區兩委包網格”責任制;社區層面構建“黨組織+物管會+自治組織”的組織架構;小區層面按照樓棟單元推行微網實格,通過“兩長四員”(樓棟長、黨小組長+衛生員、維修員、文體員、物管員)把各項服務下沉至樓棟,構建“樓棟問題樓棟辦”的微治理單元,群眾更多的急難愁盼問題可以通過“小網格”解決。
織密織牢為民服務“一張網”,推動“格內”服務活起來。我區積極推動小區黨組織、業主組織、三自組織“三駕馬車”同向發力,構建“支部引領、居民參與、組織協同”的治理格局。在具備條件的小區成立黨支部,組建“紅色管家”服務團隊,皇家花園小區由黨員骨干牽頭解決停車位改造、垃圾分類等民生問題32件,化解鄰里糾紛15起。創新“黨員責任區”模式,迎賓公寓北院黨支部開展“紅色代辦”服務200余人次,實現“支部建在小區、作用發揮在樓棟”。指導具備條件的小區成立物管會,建立“物業滿意度測評”機制,倒逼物業整改問題18項,解決房屋維修遺留問題21處。對26個無主管老舊小區推行“1+1+N”模式(1個黨組織+1個物管會+N個自治組織),實現管理全覆蓋。
握指成拳聚合力,我區通過構建系統、精準、高效的網格化治理體系,有效補齊了治理力量分散的基層治理短板,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最大限度解決在家門口,實現問題在網格解決、矛盾在基層化解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