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6日,走進高龍鎮逯寨村的奶牛養殖基地,標準化的牛舍井然有序地排列著。每頭奶牛都毛色光亮、體態健碩,它們悠閑地咀嚼著草料,享受著夏日時光。在不遠處的有機肥加工車間,工人們正將發酵好的牛糞加工成袋裝有機營養土。這個曾經的傳統農業村,如今通過“循環農業+數字營銷”的創新模式,開辟出農業突圍的多元路徑。
2007年逯寨村引進奶牛養殖項目,養殖場每天一頭奶牛產生30多公斤糞便,600頭就是18噸,處理這些糞污就成了難題。
2020年在村黨支部書記任慶輝和駐村工作隊的多方努力下,村里與省農科院建立合作,投資建設有機肥加工廠,將牛糞加工成有機營養土和高端營養液。經過科學配比和發酵工藝,產品有機質含量達到70%以上,遠超市面上普通產品。目前產品已銷往省內外以及周邊多個縣區,利潤非常可觀。
“我們隆鑫奶牛養殖場是2007年在逯寨村建廠,到目前為止已經在這里經營18年時間,目前奶牛存欄大概是600頭多一點,現在我們也是在努力養好牛,給村里邊盡可能的加強合作,包括這廢物資源化利用,咱們村里有個有機肥廠,我們廠里的牛糞、污水,經過發酵處理后,為村里多做一些貢獻,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。”高龍鎮隆鑫奶牛養殖場負責人李學欽說。
在有機營養土產業成功的基礎上,逯寨村又瞄準了有機農業。利用自產的有機營養土,村里發展有機紅薯種植。紅薯全部采用有機肥料種植,目前正在實驗階段,今年豐收后,將紅薯送去相關部門檢測,各項指標若是達到有機標準,就可以開始大面積種植。
“作為逯寨村第一書記,我深刻體會到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。我們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優勢,搭建產學研合作橋梁,與省農科院共建營養土研發實驗室,打造循環農業示范點,將奶牛糞污資源化利用,帶動有機紅薯等特色種植業發展。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強化科技支撐,培育新型職業農民,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,共同走好鄉村振興致富路。”高龍鎮逯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郭一博說。
產業有了,銷路怎么解決?任慶輝看到了電商經濟,村里建立了電商直播間,配備專業直播設備,將直播作為鄉村振興新引擎,以多種形式、多種渠道、促進農產品、有機營養土、有機骨粉的銷售渠道。
在村里的電商直播間,村黨支部書記任慶輝正熟練地向網友推介產品。像他這樣的“農民主播”,村里已經培養了12位。
“做強奶牛養殖培育特色產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。近年來,村‘兩委’立足資源優勢,以奶牛養殖為主導,延伸產業鏈條,同時發展營養土加工特色產業,大力發展有機紅薯種植,帶動群眾增收致富。下一步,逯寨村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:一是提升奶牛養殖科學化、標準化水平,增強市場競爭力;二是深化營養土產業,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,提高產品附加值;三是探索‘種養結合’循環農業模式,推動生態可持續發展。通過產業振興,促進村集體和村民‘雙增收’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。”高龍鎮逯寨村黨支部書記任慶輝說。
?
近年來,偃師區高龍鎮逯寨村以奶牛養殖為突破口,積極構建循環農業新格局,以種植業為基礎、畜牧業為牽引、營養土為資源循環的關鍵環節,讓種、養、土三個產業相互支撐,廢棄物資源相互轉化利用,形成一個雙向閉環的循環圈,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“今年以來,高龍鎮聚焦鄉村振興‘151’工作舉措和‘4+2’階段性重點工作,堅持以富民產業為紐帶,以‘五共五連’為抓手,集中連片推進鄉村振興,首批實施沿快速通道和顧龍路的三產融合發展片區,重點實施了新義順、凱利達等一批產業項目,培育了逯寨有機肥、姬橋甜薯、瑞豐冬棗等特色品牌,‘一村一品’特色產業不斷壯大。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堅持‘五共五連’工作思路,全面推進片區三產融合、基礎提升、服務共享、基層治理等工作,打造鄉村振興特色品牌。”高龍鎮黨委副書記李慶林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