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煎煮是中醫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。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因缺乏專業知識,常常在煎煮中藥時犯 下各種錯誤。只有了解這些常見的錯誤,掌握正確的煎煮方 法,才能讓中藥發揮應有的療效。
錯誤一:器具選擇隨意
為了方便,不少人直接用鐵鍋、鋁鍋煎煮中藥,這是最常見也最危險的錯誤做法。中藥成分復雜,含有鞣質、苷類等多種成分,若與鐵鍋、鋁鍋等金屬器具接觸,極易發生化學反應。例如,鞣質會與鐵結合生成不溶性沉淀,不僅降低藥效,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。砂鍋、陶瓷鍋或不銹鋼鍋是煎煮中藥的理想選擇,這些器具化學性質穩定,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,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藥效。
錯誤二:藥材清洗過度
有些人擔心藥材上的灰塵和雜質,會像洗菜一樣反復沖 洗藥材,甚至用力搓揉。這種做法會讓藥效大打折扣。許多中藥的有效成分如揮發油、苷類等易溶于水,過度清洗會導 致這些成分流失。比如,薄荷、藿香等含揮發油的藥材,在清洗過程中會損失大量有效成分。正確的做法是:用冷水快 速沖洗藥材表面的浮塵;對袋裝的中藥飲片,可直接投入鍋 中,無須清洗。
錯誤三:加水多少憑感覺
加水是中藥煎煮的關鍵步 驟,水量過多會導致藥液濃度過低,服用起來不方便;水量過少可能使藥材的有效成分無法充分析出,甚至煎煳。很多人憑經驗加水,往往出現偏差。科學的加水方法是:將藥材放入容器后,加水至沒過藥材2厘米~3厘米;對于質地堅硬的藥材如根莖類、礦物類,可適當多加些水,以沒過藥材5厘米左右為佳。此外,應一次加足水,避免中途加水。
錯誤四:火候控制不當
“大火煮沸,小火慢煎”是中藥煎煮的基本準則。但是,在日常生活中,有的人全程大火,導致藥液迅速蒸發、藥材煎煳 ;有的全程小火,使有效成分無法充分析出。一般來說,煎煮開始時用大火(武火),使藥液快速煮沸,以殺滅藥材中的微生物并促使有效成分釋放;煮沸后改用小火(文火),保持藥液微沸狀態,避免過度蒸發。不同藥材的煎煮時間也有差異,普通藥材第一煎20分鐘~30分鐘,第二煎15分鐘~20分鐘;滋補類藥材需適當延長煎煮時間。
錯誤五:忽視特殊藥材的煎煮要求
許多特殊藥材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,若忽視這些要求,會嚴重影響藥效。例如,石膏、牡蠣 等礦物類或貝殼類藥材質地堅硬,有效成分難以析出,需打碎后先煎30分鐘左右,再加入其他藥材同煎;薄荷、青蒿等含揮發油的藥材,久煎會導致其有效成分揮發,應在其他藥材即將煎好前5分鐘~10分鐘加入;車前子、蒲黃等粉末狀或帶有絨毛的藥材,需用紗布包好后與其他藥材同煎,避免藥液渾濁或刺激咽喉。
總之,我們要按照科學的方法煎煮中藥,讓其功效得到充分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