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氣候干燥,暑濕余溫未散,燥邪當令,更容易耗傷體液、煉津為痰,?—— 肺臟怕干,容易引發口干、喉癢;脾胃運化也會變弱,稍不注意就會腹脹、沒胃口。養生只需緊扣 “潤肺防燥、健脾祛濕” 核心,跟著原則吃、照著食譜做,就能順秋氣、養身心。
3個“要”:護肺養脾,順應天時
1.要吃 “白色食材”,給肺添點 “潤感”
梨、藕、百合、銀耳、山藥這些白色食物,特別適合秋天吃。它們吃起來潤潤的,能幫呼吸道 “鎖水”,減少干癢、干咳的情況;而且自帶的黏液、膠質還能保護呼吸道黏膜,從根上緩解秋燥帶來的不舒服。
2.要顧著脾胃,別讓它 “累著”
秋天脾胃消化變慢,吃的東西得選好消化的,比如蒸山藥、南瓜粥、小米飯,少碰油炸、生冷的。只有脾胃消化好了,吃進去的營養才能被身體吸收,進而幫著滋養肺臟,讓肺的 “抵抗力” 更強。
3.要多喝溫水、別熬夜,守住身體 “水分”
秋天空氣干,身體里的水分容易跑掉,每天得喝夠 1500-2000 毫升溫水,加一勺蜂蜜或幾顆麥冬,潤感更足;熬夜會讓身體更干,還容易失眠,盡量 23 點前睡覺,跟著秋天 “收斂” 的節奏來。
3 個 “忌”:避開坑,少給身體添負擔
1.別貪涼吃 “夏瓜”
西瓜、苦瓜、冬瓜這些夏天常吃的瓜,秋天再吃就容易 “涼著” 脾胃 —— 脾胃一弱,就可能拉肚子、腹脹,老人和小孩尤其要少吃。
2.別著急 “貼秋膘”
剛入秋就吃肥肉、炸肉,脾胃消化不動,反而會堵得慌。可以先從蝦仁、瘦肉、魚蝦這些清淡又有營養的食材吃起,等脾胃適應了,再慢慢加滋補的食物。
3.別吃太辣、太咸
辣椒、生姜這些辣的食物,會讓身體更干,加重喉嚨痛;鹽吃多了會給腎臟添負擔,還可能影響水分代謝,秋天盡量吃得清淡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