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店鎮來定村茶馬古道星空露營基地建設現場,挖掘機轟鳴作業平整地塊,駐村第一書記申玉龍緊盯施工節點,現場協調解決建設難題——這是該村推進農文旅產業升級的生動場景。
2025年2月,洛陽市衛健委行政審批科科長申玉龍肩負組織重托,赴府店鎮來定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。短短半年,他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、推進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跑出高效治理“加速度”,讓這座省定貧困村煥發新活力。
初到來定村,申玉龍便一頭扎進調研中。他坦言:“駐村不是‘走過場’,得把‘短板’補實、把‘優勢’用活,才能讓村民真受益。”
來定村坐落在嵩山腳下,風景秀麗,農文旅資源得天獨厚。近年來,該村依托自身資源稟賦,突出“亮山亮水亮文化”理念,大力發展農文旅產業,讓山里的各類資源“活”起來,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探尋這片美麗的土地。
“我們為來定村明確了‘有形、有聲、有色’的‘三個有’發展目標,這是推動村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。首先是‘有形’,重點聚焦村容村貌提升,在現有基礎上做實改造升級工作,讓村子的環境面貌有看得見的變化、實打實的進步;其次是‘有聲’,通過多渠道宣傳推廣,把村里的優質資源、特色亮點講出去,讓更多人認識來定村、了解來定村;最后是‘有色’,將集中力量打造特色文旅資源,挖掘村子的獨特魅力,形成差異化發展優勢。通過這些舉措,讓村集體經濟更強,讓村民的腰包更鼓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”來定村駐村第一書記申玉龍表示。
在產業發展一線,他是務實肯干的“協理員”。為了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,申玉龍積極爭取項資金,用于改造提升進村道路、建護坡加固山體;自籌資金20余萬元,實施黨群中心改造提升項目,加強村級陣地建設,切實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水平;針對今夏旱情,申玉龍推動小王溝水庫清淤擴容為三級攔水壩,解決村民飲水難題。此外,他積極協調豆腐加工基地投用、牽頭首屆香椿文化節舉辦,推動特色產業從 “零散經營” 向 “集群發展” 轉型,村民收入穩步增長。
在民生保障領域,他是隨叫隨到的“勤務員”。為了讓政策浸潤到每一戶村民,申玉龍逐戶走訪7戶特困供養戶、29戶低保戶及3戶大病患者家庭,建立臺賬精準幫扶,推動2名大病村民獲防返貧保險賠償,15名學生享“雨露計劃”補助3萬元,68名跨省就業人員獲交通補貼3萬余元。
“今年我切實感受到了政策帶來的實惠。我兒子在遼寧打工,申書記主動指導我們申請了交通補貼,補貼下來后能拿到500塊錢的交通補助。這筆錢雖然不算特別多,但實實在在減輕了兒子往返的交通開支。”村民王天振說。
“我們駐村第一書記的到來,為村里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,他是村里發展的‘實干家’,更是村民的‘貼心人’。工作上,他對村子發展熱情高、思路活;對待村民,他常主動上門解難題,指導務工村民申請交通補貼和‘雨露計劃’,幫不少人順利拿到補助。有他助力,村里發展步子更穩,大家都認可他。”來定村黨支部書記時松高表示。
從基礎設施升級到產業培育壯大,從民生保障兜底到鄉村形象提升,申玉龍正用實干擔當,書寫著基層干部的鄉村振興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