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新修會圣宮銘碑
大宋新修會圣宮銘碑在偃師境內有座號稱“中州第一碑”的大宋新修會圣宮銘碑,不僅是中原名碑,放眼全國也首屈一指。它坐落于山化鎮寺溝村附近鳳凰山上。1963年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2013年5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其所在的整個臺地均為保護范圍。會圣宮碑,因“會圣宮”而立。會圣宮是宋時祭陵飲福之所,創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八年(公元1030年),歷時四年建成,同年九月此碑雕刻落成。宮內繪制有宋太祖、太宗、真宗、仁宗四位皇帝的畫像,使其群臣士庶等集會朝拜。當時,會圣宮的修建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。甚為遺憾的是在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五日(公元1126年)金軍牧馬中原,到洛陽后搶掠并燒毀了會圣宮。幸得歐陽修在宋仁宗年間寫下了《會圣宮頌》,讓“會圣宮”永留在了人間。歷經近千年風霜,會圣宮闕早已消散,只剩下這通巨碑仍巍然聳立于原地,宛若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,堅守著大宋的繁華,訴說著帝王的功績。
會圣宮碑通高9.2米、寬2.22米、厚0.72米,因體積的高大號稱中原第一碑。在已發現的中原古碑中至今無出其右者,由碑首、碑身、碑座三部分組成。其碑文詳述了建筑會圣宮的由來和經過,描繪了會圣宮的地理位置、建筑的宏偉壯觀以及“士庶朝謁”的盛況,頌揚了北宋皇帝的功德和太平盛世,是會圣宮唯一的實物佐證和詳實的史料記載。該碑高大雄偉,雕刻精湛,筆法渾實,具有歐虞之風,是目前我國撰文、書丹、勒石三絕的名碑之一。千百年來,風雨滄桑,會圣宮碑碑身已嚴重剝蝕,字跡殘缺,碑身前傾,碑陰出現龜裂。2006年,河南省文物局撥付資金對碑額進行了扶正,并對碑體進行了加固維修。2008年,河南省文物局又撥專款對其加固管理。2011年,偃師區文物局根據省文物局批復意見,自籌資金建設了保護性碑樓工程,并專門安排一名文保員對這個國寶日夜守護。目前,大宋新修會圣宮銘碑安防工程正在施工中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往事越千年,傳承永不變。如今,這里的生活草木生香、五谷滿倉,呈現出一派簡單貴重的安寧。遠遠望去,大宋新修會圣宮銘碑猶如一位麥田守望者,默默訴說著歷史的滄桑,守護著這里的一切。